English

“城市经济整体推进”见成效

1999-10-18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王小润 我有话说

崭新的“城市经济整体推进”理念

吉林市地处东北腹地的松花江畔,历史上曾是我国重要工业基地之一。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像这种既不处于沿海、又无特殊政策的老工业城市,难免会给人一种迟暮落后的印象。然而,记者近日到吉林市采访,发现这座城市各项事业朝气蓬勃,经济发展突飞猛进。1997年,吉林市GDP增长速度为1.9%,位列全省倒数第二;而1998年,在市场环境进一步严峻、各种困难因素增多的情况下,增长速度却达到15.3%,跃居全省第一。今年上半年,又比去年同期增长7%,预计全年将达到12%。

这种超常规发展速度令人眼前一亮,其中有什么奥秘呢?

在吉林市,常常能听到“城市经济整体推进”一词。市委书记田学仁、市长王照环对记者解释说,这是我们去年以来思想大讨论及大解放的结论。“城市经济整体推进”是指按照市场经济和城市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把城市当做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一个运作主体和各种交换关系的中观经济单元,扎扎实实地整体推进,系统运作。

循着这一新的经济理念,记者重点考察了吉林市国有企业改革的情况。

盘活国有资产是“重中之重”

吉林市现有国有企业资产780亿元,在全国111个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中居前10位,经济体制转轨任务较重,转轨成本较高,各种矛盾也比较突出。前几年,吉林市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城市中的位次不断后移,从1997年12月起,商品零售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开始出现负增长。用分散的眼光看,看到的是产业分割、企业隶属关系分割、城乡关系分割等既定的条条块块,很难有所作为;而从城市经济整体推进的眼光看,看到的是以市场为中心配置资源的新思路,一切妨碍资源优化配置的做法都在应当抛弃之列。于是,主动打破条块分割和所有制界限,从整体上运作国企改革,就成为一种新的运作方法。

从1998年起,吉林市开始大规模盘活国有资产。他们实施了“双10工程”和“双20工程”,即在重组中搞好10个盈利大户和扭亏增盈10个亏损大户,抓好20户重点企业和20种重点产品的增产增收。此外,重点抓好轻工和纺织行业的减亏解困。

吉林市的许多国有企业在全国是很有名气的,比如吉化、吉林炭素、吉林造纸、吉林铁合金等。在全市780亿元的国有资产中,413户国有企业资产就达633.8亿元。因此,降低他们的负债率,提高他们的市场竞争力,就成为“重中之重”。

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吉林市树立的国企机制转换和科学管理的一个典型。这个企业并没有什么行业优势,产品不过是粘胶短丝、粘胶长丝、腈纶化纤、化纤浆粘等“大路货”。1985年,总产值4551万元。而1997年,则达到8.9亿元,增长了18.6倍;利税由625万元增长到1.16亿元,增长了17.7倍;企业资产由3908万元增长到33.5亿元,增长超过100倍;职工人均收入达到13100元。

他们的飞速发展靠什么?一是决策机制变了,从面向上级转向了面向市场,10年投入11个项目,个个成功获益;二是经营机制变了,从生产主导型转向了销售主导型,真正的一线是市场销售,产销率几乎达到100%;三是调整结构经常化了,长丝、短丝、人造丝、合成丝,善于冷中见热、热中见冷;四是干部精神状态好,董事长傅万才以严格管理著称,干部一心扑在事业上。

吉林市抓住这个典型,整体推进国有企业机制的转变,在向吉林化纤学习的活动中,涌现出电力器材、铝业、毛纺等一批好的国有大型企业。目前,20户重点企业比全市平均增幅提高百分之三强,两个重点行业也完成控亏阶段目标。与此同时,吉林市通过破产兼并,减员增效,核销银行呆坏账。其中破产4户、兼并6户,减员增效8户。今年,他们计划使吉林市管理的国有资产负债率下降7个百分点左右。预计到2000年,使国企资产负债率从目前的84.5%下降到60%,轻重工业比重从现在的1.5∶8.5调整到3∶7;所有制结构也作相应调整,使经济运行整体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资产重组使国企改革有了重要突破

吉林市在搞好国有企业中特别重视资产重组,因为资产重组体现的是一种改革的综合施治,在重组中不仅能解决体制问题和机制问题,还能解决产品问题、市场问题、技改问题、资金问题,能够比较完整地体现“三改一加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他们的一些做法颇给人以启示。

其一是观念新,从实际出发,不搞模式化或一刀切。吉林市的领导者和许多国有企业的经理、厂长对记者说,作为改革模式,不存在哪种更先进的问题。关键不是看药好不好,而是看药对不对症。

为此,吉林市在具体研究每个企业的改革方案时,采取了“一厂一策”、“改一户活一户”的做法。市属10户大型企业,如东晨、纸业、制药等,对它们进行重组,使其摆脱困境;而龙鼎、化纤、华星等则主要是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对于国家需要垄断的行业和市龙头骨干企业,保留国有性质和国有控股地位;对于产业关联度紧密,需要拉长产业链的企业,则以资本为纽带,使其向集约化、集团化发展;对于那些自身难搞活的企业,靠外力进行资产重组,走增量盘活存量的路子;对于竞争性的国有中小企业,主要通过转制、转让,使其退出国有序列,变为民营或个体、私营经济;对于债大于资的空壳企业,主要实行“国有民营”和“租赁制”;对于一些活不下去的企业则分两步走,先调整后改制。

其二是力度大,由政府出面整体推进。吉林市实行了“企业所在地原则”,即不管是中央所属、省属还是市属,都纳入国企解困一盘棋的格局中。吉林市毛纺集团由于债务沉重,设备陈旧,市场销售低迷,生产经营陷入困境。吉林市决定对其采取立新买旧的办法,由政府划拨15.6万平方米地价为2843万元的土地作为投资,相应承担了原企业的等比例债务,设立了国有独资的吉林东晨毛纺有限公司。新公司向市工行贷款,以8000万元竞买,依法获得了毛纺集团公司抵押给工商行的资产,从而使新企业以新机制、新模式、低负担投入运营。吉林市目前正为该公司筹措资金1000万元,开展染整后整理技术改造,使其产品能够向高档面料市场进军。

吉林市无线电厂拥有国内先进的片式铝电解电容器生产设备,但债务沉重,处于亏损状态。市政府与吉林华星集团协调,由该集团承债兼并了元件厂的有效资产,集团输出管理,启动了片式铝电解电容器项目的生产,同时利用集团营销渠道拓展了销售,年内可实现产值2000万元,利税150万元。

三是不拘一格,切块搞活。吉诺尔集团曾是国内知名企业,为盘活企业内的国家有效资产,吉林市对其采取了一分为三的办法。由松日公司出资5220万元,购买了吉诺尔高新区二期工程,引进年产150万台大屏幕彩电项目;由深圳万德莱公司收购吉诺尔公司国有股,引进年产270万台无绳电话项目,预计年内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原企业职工出资成立股份制企业,租赁经营原有设备,启动冰箱生产线。这样,消除了吉林市的一户老大难企业,使亏损大户变成重要税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